当前位置:新闻中心 >> 聚焦东软
【团队】厚积薄发,笑战群雄——学院入职东软集团学子专访
2019年3月27日 :品牌发展部 文/ 龚燕萍 图/ 凌川钞 谭洁 李思宇

爱因斯坦说过一句话:“学问是经验的积累,才能是刻苦的忍耐。”这句话就像是为陈睿、孙珏娥和吴怡瑶三位曾经的计科系学生所写就的。从入学天游ty8线路1线路2检测中心,到入职东软集团,他们实现了从学生到员工的身份转换,也与“东软”这两个字,结下了不解之缘。现在,他们以集团员工的身份再次回到校园,为学院信息安全方向班的大三学生进行授课,在身份转换的过程中,他们遇到了哪些新奇体验?又有着怎样的经历呢?让我们一探究竟。

陈睿正在为学院学生授课

缘起校企合作

首先出场的人物是学院首次与集团产学合作成功的代表之一——陈睿。他是学院14级信息安全专业的学生,作为一名专业突出,并且在多次比赛中获得优胜的学生,他被集团一眼看中,并于大三的小学期进入集团实习。

这一次实习一共有4-5名同学入选,但最终凭借专业能力还有工作兴趣留下来的却只有陈睿一人。在成为集团的正式员工后,他在东软集团的网络安全事业部担任安全小组组长,并负责招聘和培训的多项事务。

陈睿个人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当初选择信安专业很大一部分是凭自己的兴趣所在。这份兴趣,起源于高三之后的那个暑假“还没有入学的时候,我在假期里就已经通过学姐学长接触到了两门课程内容,学习信安有关的专业知识,有幸能比其他同学更早了解这个专业,接受程度也更高一些。”陈睿通过学院的新生群认识了热心的同专业前辈,他们不仅向陈睿推荐了有帮助的专业网站和书籍,甚至还有即将毕业的学姐将大一必学的专业书籍邮寄给了他。或许正是源于这一份热情,陈睿比其他同学更早接触到了信息安全这个专业,也让他更早对数据的世界产生了浓厚兴趣。“信息安全是数据和代码的海洋,如果不是兴趣所在,很难在这条路上坚持下去。” 冥冥之中,陈睿就这样走上了信息安全专业的道路。

因为兴趣喜欢上信安专业的不仅有陈睿,还有他的两个学妹,孙珏娥与吴怡瑶。三人在学院实验实训中心的信息安全实验室相识。作为信安实验室的“元老级”学生,陈睿带领团队在全国各地参加比赛,并荣获了2015年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技术大赛一等奖;2015年四川省大学生信息安全技术大赛二等奖;2015年西南地区“蓝盾杯”网络安全大赛二等奖;2016年四川省大学生信息安全技术大赛一等奖;2016年中国信息安全技能竞赛 “绿盟科技杯”管理运维赛二等奖在内的若干奖项。当然,小组的队员也在参加比赛的过程中逐渐培养出了高度的默契和信任。才会有在陈睿的邀请下,两位学妹没有过多的犹豫,也相继进入集团工作的渊源。

孙珏娥个人照

吴怡瑶个人照

“笑傲江湖”

在信安实验室的指导老师,罗晓飞老师的帮助下,陈睿成为了学院与东软集团首批产学合作引入的人才。他凭借着优秀的实力、丰富的经验一路披荆斩棘,目前已经成为东软集团安全小组的组长,孙珏娥与吴怡瑶成为了他的左膀右臂。在集团的历练,让他们拥有了丰富的培训经验,更让他们成为了独当一面的职场人,笑战群雄。

为什么要说笑战群雄呢?因为在他们的公司里,有很多员工的起点,从某一方面说是高于他们的。毕竟有着985、211学历背景光环加持的人,自然会在起点上得到更多关注。但因为在学院里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因为在实验室里老师更多的指导,陈睿他们并没有被这些优秀高校的毕业生所掩盖,而是以更加夺目的成绩赢得了领导的信任。不客气地说,在同期入职的所有人里,陈睿目前的职务和他所担当的工作的重要性是最高的。精诚所至,金石为开,陈睿的成功并非运气,而是比别人更努力罢了。

不仅如此,陈睿的学妹吴怡瑶也深有感慨:“那时候只要是没课就会去实验室待着,因为我自己的专业和我想钻研的方向基本不一致,而我的兴趣又是信息安全,所以就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去自学以求赶上其他同学,回想起来还是挺艰苦的。既要能够耐得住待在实验室的寂寞,能够敲得了枯燥的代码,还要能够分析得了庞大的数据。”说起曾经,他们的话语虽不能再现当时奋战的“刀光剑影”,记者却依然能感受到背后的辛酸艰苦,正是这份“忍耐”才铸就了他们沉甸甸的经验和成绩。

至于这其中的“武林秘籍”,陈睿“大侠”道出:“要做一块柔韧性极强的板子,根据现实状况不断折叠改变自己的形态,来求得生存之地”。

东软集团学子接受记者采访

 

趣事一二

当然并非只有主观上的努力就能够成就自我,客观因素同样不能忽视。陈睿笑着跟我们说,“我是属于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但也因为是第一个吃的,没有先例,大家都要从头开始适应,其中也发生了一些趣事。比如刚刚到职实习的头两个月,工资因为种种原因迟发了一段时间,刚入职的几个人差点‘饿死’在武汉。当然后来这个问题在学院和集团的积极接洽下很快解决了,后来再也没有发生过类似的状况。”摸着石头过河的日子过去了,但陈睿回想起那段时光,却依然津津有味:与集团的前辈一起出去“撸串”、与两个同事一起住在拥有独立卫浴的“豪华公寓”……回想起这些经历,陈睿学长表示十分感谢学院和集团的帮助,不仅是工作对接方面的,学习上由于外出实习,批假和毕业流程等方面的事情上,辅导员也多次为他开设绿色通道;生活上,集团也非常体谅他初次从学生转换为员工的特殊身份,特地为他们安排了住宿等问题,基本解决了后顾之忧。

还有一件不可不说的趣事,却是关于男女比例的。本次来到学院进行培训的教师达5人,值得一提的是,除陈睿之外,其他全是女老师。这给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也让我们明白了:理工科可不分男女,女孩照样可以编出漂亮的程序,保护我们的网络安全。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在学校的理论知识学习以及在比赛和企业实习中获得的实战经验,变成真才实学,让学院学子在走向事业巅峰的路上披荆斩棘。经过实战应用,这就成了“学问”。一门学问,需要不停地去钻研去实践,才能够真正做到为自己所用。“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其实和‘985’‘211’院校的学生比起来,东软学生也拥有着自己的优势。他们在心理上更加成熟稳重,能够更快地接受自己从‘学生’到‘职场人’身份的转换,对于职场工作也能够更快地上手。当然,谦逊也是东软学子重要的素质之一。”陈睿如是说。

“有压力才有动力。必须要给自己一点压力,使得自己的资本不断累积,让自己不断变得更优秀更加自信,才能够在面试中拥有更多话语权。这也是我想给学弟学妹们的一点建议。”成功并不能一蹴而就,确实,厚积薄发才能够在众多人中脱颖而出,并且屹立不倒,方可笑战群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