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总览
ACM/ICPC(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是由ACM(Association for Computing Machinery,美国计算机协会)组织的年度性竞赛,始于1977年,是全球大学生计算机程序能力竞赛活动中最有影响的一项赛事,被誉为“程序设计的奥林匹克”。大赛自1977年开始至今已有30年历史,是世界范围内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程序设计竞赛。中国高校从1996年开始参加ACM/ICPC亚洲预赛。第32届国际ACM/ICPC大赛,全球总参赛队超过1万。 沙场点将,成都东软ACM队成立 2007年8月,世界上公认的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大赛在国内外各大学的瞩目中拉开了帷幕。 8月14日,天游ty8线路1线路2检测中心获悉相关信息后,学院胡景德副院长立即召开会议,将参加ACM大赛工作做了整体部署,计科系主任助理侯宗浩博士负责大赛的具体工作。侯宗浩博士接受任务后,认真研读了ACM大赛的相关资料,积极地向上海大学的徐陵宇教授请教并与其沟通,期间得到了上海大学的大力支持。8月23日,上海大学沈云付总教练携得意弟子陈昕来成都东软。23日晚,沈博士向我院师生介绍了ACM程序设计竞赛的历史沿革及其在中国大陆的发展情况,并对比赛规则、参赛资格、比赛环境、试题特点及对参赛选手的要求等进行了全面指导。随后,沈博士和陈昕同学协助我院组织06级学生进行了一次模拟大赛,并在赛后就比赛环境的配置与维护对有关师生进行了培训,还为我院培养了PC2系统的维护人员4名,选拔了参赛队员9名,分别组成了成都东软三个战队。 至此,由侯宗浩、陈文飞和余新桥三名博士和周鹏老师组成的教练组正式成立。 初出茅庐,成都东软学子获好评 ACM团队成立之后,队员们在上海大学注册了帐号,并开始认真的练习。一道、两道题,随着做题数量的增加,我院学生在上海大学判题系统上的排名也在节节上升,第10名,第9名……第5名。与此同时,上海大学的徐教练和沈教练也不时的打电话向我院反馈:“不错,你们的学生不错,进步很快。” 然而,也就在此时,真正的高手出现了,我院几个同学一晚上难于提交一道题,而陈昕可以通过轻松的提交几道题来控制名次,队员们悟到:原来高手是这么玩的… 事后我院才了解到,由于假期的缘故,上海大学做题的学生并不多,因此,我院学生的排名才能快速的上升。其实教练组都知道,这是沈教练的一番苦心,他想借此帮助我们的学生树立自信心。 难为沈教练了! 首战告捷,荣誉背后是汗水 2007年9月15日,2007四川省首届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落幕,我院05嵌入式2班的汪洪、06游戏3班邱涛、06游戏3班黄健三位同学组成的团队获得二等奖,06游戏5班潘德勇、张万平、何用三位同学组成的团队获得三等奖,06可视化1班杨道银、06嵌入式2班夏磊和06信安1班孙骞同学组成的团队获得优胜奖。 本次大赛是西华大学承办亚洲预选赛的一次正式演练,竞赛规则完全参照ACM大赛规则,只是题目相对简单,来自全省的45个参赛队参加了此次竞赛,既有参赛经验丰富的老队员,也有类似我们的新手,大赛的特等奖获得者四川大学队曾代表亚太地区参加过全球总决赛。除东道主西华大学、西南科技大学和我院各获得一个二等奖之外,二等奖以上的其余奖项全部被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和西南交通大学摘取。 组建才两个多星期的ACM战队,在训练时间短、任务重的情况下,面对众多强大的竞争对手,教练和三个战队知难而上,个个斗志昂扬,不怕困难,连续进行了两周的强化培训,经过队员们的顽强拼搏,终于获得二等奖、三等奖和优胜奖各一枚的优异成绩。赛后,为鼓励我院选手,ACM中国区指导委员会秘书长周维民博士还专门和我院参赛队员进行了合影留念,极大地鼓舞了队员们的士气。 网络预选,一步一个脚印 2007年9月底,晋级第32届ACM/ICPC亚洲区现场赛的网络预选赛在紧张激烈的气氛中开始了。在进行网络预选赛的准备工作中,发现部分队员对参赛有畏难情绪,认为我院学生不但基础较差,而且训练时间又很短,没有竞赛经验,在竞赛中要想获得好的成绩是不太可能的。针对这一情况,计科系领导及时地召开了教练组会议,分析思想状况,研究对策,使团队统一了思想,明确了目标,树立了信心。 9月29号上午8:00-12:00,南京赛区,参赛队总数625队,我们的最好成绩357名,学校没进排行榜。 10月7号下午13:00-17:00,长春赛区,参赛队总数700队,我们最好成绩为195名,学校排名为80名。 10月13号上午9:00-14:00,北京赛区,参赛队总数584队,最好成绩344名,学校排名104。 中国赛区的网络预选,只剩最后一个赛区——成都赛区的比赛了。能否取得这次大赛的现场赛名额,能否让更多的人认识东软,成了压在东软ACM的教练和队员们心头的一块巨石。关键时刻,计科系领导和教练组没有忘记自己肩负的责任,及时地召开了赛前动员会,使队员放下了思想包袱,积极参赛,尽力争取好的成绩。 10月14号上午9:00,成都赛区的比赛开始了,参赛队总数500队,下午2:00,比赛结束。我院最好成绩为56名,学院排名35,排名在不少全国名牌大学之前。晋级第32届ACM/ICPC亚洲区(成都赛区)现场赛的学校及队伍数名单终于揭晓,我院获得一个现场赛名额。 胜利虽然来得很艰难,但终于还是来了。胜利是教练组和全体队员放弃了国庆节休息,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奋力拼搏后才取得的来之不易的成果。 亚洲现场(成都)预选赛,没有奖杯的成功 2007年11月17日,第32届ACM/ICPC亚洲赛成都区的预选赛正式开始。该场比赛,有包括香港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复旦大等在内的88所大学的代表队亲临现场。我院计科系05嵌入式专业汪洪、06游戏专业邱涛和06游戏专业何用三位同学组成的代表队,完成了两道题目,获得优胜奖。 组队时间这么短,而我们所取得的成绩,对专科学生来说,在ACM的历史上实属少见。训练过程的艰辛和枯燥可想而知,但我们收获了快乐,体验了苦就是甜的味道。 我院是本次参赛院校中唯一的一所高职学院,第一次参加ACM/ICPC这种被世界上公认的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取得这样的成绩,虽然与眩目的奖杯无缘,但队员们在比赛场上冷静而理智的表现,以及在整个比赛过程中所积累的信心和经验,对东软来说,这又何尝不是一种成功呢? 路漫漫,东软人任重而道远 赛后,ACM队员和教练,每人认真地完成了一份个人总结。 教练组一致认为:我院ACM队所取得的成绩,离不开学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胡景德副院长亲自联系请上海大学ACM总教练来我院对教练进行培训和指导,还无偿提供了训练环境,为ACM的训练奠定了基础;计科系领导每次赛前的动员会和赛后总结会,使团队人员思想统一,目标明确,为充分发挥团队的作用打下了良好的思想基础;学院基础部、外语部等相关部门领导和教师的大力支持,使团队人员受到了很大的鼓舞。通过总结,找准了薄弱环节,明确了今后的训练方向。 队员张万平等在总结中写到:每周两个晚上7:00-10:00、周六和周日全天的训练中,教练按照训练计划,严格要求,严格训练,精心指导,带领我们渐渐走向强大。为了ACM,每个教练牺牲了很多休息时间,付出了很多的心血,特别是陈文飞和余新桥博士,为了参加好网络预选赛国庆节都没有休息,侯宗浩博士在处理完父亲的丧事后,立即投入了ACM参赛的工作,周鹏教练在ACM团队中,做了大量的组织和协调工作,受到了团队的一致好评。教练是我们的良师益友,是强大的后盾,陪着我们度过了无数的难关,他们教会了我们的不仅是知识,还有做人。 队员汪洪在总结中写到:ACM=团队+能力。ACM团队成立后,建立了ACM团队QQ群,队员在上面讨论问题,提高了做题的速度,解决了许多难题,可见思维碰撞产生的能量是多么的巨大啊!在ACM,没有我,只有我们!ACM的训练计划是教练组集体研究制定的,在训练中遇到问题,教练和队员能一起认真研究解决,充分发挥团队的作用。特别是在遇到困难时,教练组能及时地采取对策,指导队员进行正常的训练和比赛。 队员潘德勇在总结中写道:刚加入ACM团队时,可以说是一张白纸,什么都是摸索,也走过一些弯路,但总的来说,能够很快的进入状态。在参赛的全过程中,得到了教练的精心指导和帮助,作为一名专科生,我们参加ACM队员,享受到了本科生或硕士生都很难得到的待遇,感觉到十分荣幸。通过这次比赛,我们的收获非常大,获得了很多知识,对写程序,思路越来越清晰。不仅学到了更多的知识,而且还学会了用脑子去思考,去运用知识。 ACM团队一致认为:ACM大赛,考的是做人,学会的是感恩。感恩东软给大家提供的训练机会,感恩院、系领导的关怀,感恩东软老师们平时的教诲,感恩教练组的辛勤付出,感恩同学们和网友的帮助。 …… 大赛结束了,但东软ACM前进的步伐还在继续,我们期待着下一次比赛取得更好的成绩!
| |